分享到 : |
近年來,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,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。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巨大,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和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,將更有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,更有力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、農業經營管理高效化和農業信息便捷化。目前,農村數字經濟存在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不充分,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,人才、技術、資金不足等短板,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村數字紅利的實現。今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,要抓住數字經濟機遇,多措并舉補齊短板。
為此建議:
一是加強規劃引領,夯實數字農業基礎。探索將數字鄉村建設融入信息化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工程,完善產業、財政、金融等配套政策,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,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。加快推動農村水利、公路、電力、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重點加強智慧農業、智慧物流建設。
二是強化人才支撐,發揮引領帶動作用。完善對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主體的平臺資源、營銷渠道、金融信貸、人才培訓等政策支持,切實提升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,發揮引領帶動作用。強化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,實施“互聯網+小農戶”計劃,政府、企業等多個主體為農民提供在線培訓服務。創造留心、留人的環境,讓有技術、懂電商、會經營的電商人才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投身到農村電商發展中,為農村電商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。
三是推動數字技術應用,積極發展新業態。進一步加強資金投入、政策支持,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裝備制造業結合,推動遙感監測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中廣泛應用。推動互聯網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,發展創意農業、認養農業、觀光農業等新業態,促進游憩休閑、健康養生等新產業發展。加強網絡直播、微商、社群等手段營銷,培育農村電商品牌。
四是推進“互聯網+鄉村治理”,提高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和現代化水平。全面推進“互聯網+村級公共服務”,推動黨務、村務、財務網上公開,提高群眾辦事便捷程度。依托綜合信息平臺,完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,深入推進農村居民的醫療、養老、教育、就業、救助等方面信息化服務。加快實施農村“雪亮工程”建設,實現全覆蓋、無死角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,深化平安鄉村建設,實現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。
(營口市工商聯)